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经济管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日期:2022-08-01      阅读:


为推进学院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深入研判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科学谋划、集思广益,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管理学院以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为蓝图,以党建为引领,以加强内涵建设为中心,以创新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全体师生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党建与思政工作

1.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机制不断强化,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学院党员职工思想理论武装制度化、经常化“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学院“三进一融”工作体制,思想导师对接党总支、党支部、研究团队,职业导师对接班级,素质导师对接社团。形成了教师体系、学管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协同推进的育人工作机制。

2.工作队伍不断建强。建起了一支由教学骨干、辅导员骨干为主体的支部书记队伍,三类导师(思想导师、职业导师、素质导师)参与,以辅导员为主,学生骨干为辅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

3.工作成效显著。2016-2017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2017-2018年连续两次被评为优良学风学院;2017-2019年被评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被评为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直播团队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单位;2018年被评为省级红旗团总支。

(二)专业建设

1.专业群结构得到优化。“十三五”初期,学院停招证券与期货专业,减招会计专业人数,同时通过调控和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适度增加投资与理财专业规模,2019年初,电子商务专业的划转,为学院注入新的活力,调整后的专业结构得到优化,并按专业集群思路谋求协同发展。

2.生源层次多样化。“十三五”期间,各专业除招收普高生外,会计、市场营销和投资与理财专业还招收财经类技能高考生,会计、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还与武汉市中职学校联合招收3+2五年一贯制学生。多样化的生源在丰富学生类型的同时,也给分层分类培养带来挑战。

3.内涵建设取得突破,专业特色初步形成。2018年,会计专业通过湖北省特色专业验收,成为财经商贸专业群的核心力量。目前,会计专业招生规模稳定,生源质量居全校前列,专业师资、教学资源基础比较丰富,专业建设规范有序。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作为校级特色专业,在校企合作和学生比赛方面成果丰硕,就业需求比较旺盛。电子商务专业团队具有较强战斗力,在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和工学交替育人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

1.各专业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群平台课的设置,全面贯标,在国家专业教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双重引领下,优化课程名称、学时学期安排,通过“1”与“X”的有效衔接,模块化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课证融通特色。

2.教学资源建设成效取得突破。借助会计特色专业建设契机,学院先后建成会计专业资源库平台和10门子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同时校级立项5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教材建设方面,公开出版5本专业教材,其中1本获批“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此外完成10余本校本教材编写及使用工作。

3.教学模式和手段不断更新。学院广大专业教师积极加大教学资源的深度利用,探索便于移动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其中《企业财务会计》和《现代企业管理》2门课程获得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二、三等奖。与此同时,电商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分别实施工学交替的生产性实训项目,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模块化教学,与企业深度合作,将真实业务引入课堂,或走进企业一线开展实践教学。

4.双创教育、课赛结合、课证融通成绩显著。“十三五”期间,学院先后有180人次学生参加50个创新创业类、职业技能类比赛项目并获得奖励。其中市场营销学生获得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营销赛项”(A类)二等奖,电子商务学生获得2020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A类)三等奖。市场营销学生2018年获得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营销赛项)双一等奖的好成绩,会计专业学生则于2016-2018三年连续获得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赛项)双二等奖。2020年,学院先后有176名学生参加1+X考证工作,通过率远远超过社会平均率。

(四)校企合作

十三五”期间,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校企合作从质量到数量得到大力发展,建立了一批校企合作企业,与1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36个。与武汉链家宏业房产经纪有限公司、武汉易居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安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湖北银雁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订单班,与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协同创新中心。

(五)科研服务

全院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立项教学与科研课题20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4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篇,出版专著3本,4篇学术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

积极开拓社会服务范围,提升学院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鼓励教师深入合作企业,为企业提供各项技术咨询服务,签订合同30项,到账经费1,068,094元,承接湖北省教育厅跨境电商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到账经费405,000元。

(六)师资队伍建设

1.通过外部引进,增加专任教师数量,结构不断优化。学院先后通过省人事厅招考引进青年专业教师12人,其中会计7人,市场营销3人,投资与理财2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4人。

2.学院加大兼职教师聘任力度。一方面先后聘请客座教授1名,楚天技能名师2名,校级技能名师1名,另一方面还聘请兼职及外聘教师近40名参与日常教学,进一步发挥企业一线人员的指导作用。

3.多渠道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我院共有82人次的教师下企业锻炼,有13位教师分别获得了会计师等非教师系列职业资格证书,有3位教师出国深造,12位教师参加国培项目,113人次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和行业培训。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暑期顶岗实践、培训学习、职业考证等多种渠道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步伐。

4.教师质量和育人能力稳步提升。教师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专业教师先后有11人次在6项国家级、省级一类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21人次在微课、信息化等校级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等。

(七)基本条件建设

“十三五”期间,学院用于实训教学的硬软件基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软件方面,先后购置了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会计职业资格考证系统和技能大赛比赛软件。硬件方面完成信息楼407、507、508、510、图书馆三间实训室改造和新建项目,大大缓解了实训教学压力。同时完成营销和电商两个专业的赛训实训室改造任务,为各类技能大赛的备赛及科研横纵向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学院成立了广发证券校中所并投入使用,校中所面积近100平方米,企业方投资4万余元,学院投资2万余元,依托校中所当年参加了团省委举办的湖北省创新创业大赛并获银奖。截止目前,学院可供使用的校内实训室有10间,赛训室2间,电脑约570套,固定资产总值约310万,教学软件13套,无形资产价值216万。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1.产业升级变化和新专业目录调整对接湖北“51020”、武汉“965”现代产业集以及武汉市构建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战略和现代服务业升级计划,为本专业群提供了外部发展机遇。数字经济的迅猛增长极大地激发了财经商贸类企业对智慧财经和数字商贸人才的紧缺需求,新专业目录调整专业改造和人才培养提档升级提供动力。

2.职业教育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多个重量级职教新政和对职教提出的新要求,为职业教育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学院各专业快速适应职业变革和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作为湖北省特色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政策背景也必将推动该专业尽快完成升级改造,提升人才培养层次。职教新政下各建设项目开展为专业内涵建设指明方向,注入新的活力。专业群建设推动学院专业边界融合,人才培养职业适应性更强。

(二)面临挑战

1.思政育人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必将带来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新征程,势必带来利益格局的改变,这些因素折射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工作形势、内容、途径、成效等都将带来机遇和挑战,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以及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工作、“三全育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建设等带来了新思考新要求。

2.专业技术改造挑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产业结构加速升级,新职业发展需求快速增加。结合经管学院实际,如何直面挑战,适应财务智能化、互联网金融、数字营销、电商直播、跨境电商等职业变革,加大专业群改造与融合力度,培养对市场适应性更强、用人单位满意度更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学院“十四五”期间专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3.信息技术应用挑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教材、教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和改造,新型移动设备和智慧型产品进入课堂,如何加快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深化“三教”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学改革中的又一重大挑战。

4.教学投入和资源不足挑战:专业改造升级对师资队伍和虚拟仿真实训条件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交通类专业为特色,其他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发展定位中,在有限的资源投放中分得一杯羹,为新技术类课程切实开展提供师资和实训条件支撑,经管学院面临巨大建设压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外新的经济政治环境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以及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工作、“三全育人”、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工作等提出更高要求。专业群的需求适应性、特色鲜明性和社会服务效益等关键指标不突显。高水平专业带头人还需培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急需加强。校企合作对择业、师资、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文化融合等方面的贡献率依然薄弱。学院教师教学改革成果不显著,服务企业的研创能力、指导学生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教师整体培训能力和渠道亟待挖掘、培育。产业升级导致模拟新商科和智能财会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条件亟待规划升级。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服务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服务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双高计划”为主线,以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三全育人”理念,落实“三进一融”工作要求,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专业集群发展,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助力湖北和武汉区域经济发展大局。

(二)发展目标

总目标:对接湖北“51020”、武汉“965”现代产业集群,服务湖北现代服务-金融业、商务服务业转型升级需要,立足武汉,辐射长江经济带,在学校“双高引领、五优支撑、双精添彩、全面提升”的专业群总体布局下,以提质培优为主线,以“三教改革”为抓手,深入实践“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力争成功申报1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形成较为鲜明的“财经商贸”精品专业群特色。

1.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把立德树人融入学院工作全过程,加快构建适应经济管理学院师生发展需求,彰显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2.专业群协同发展成效明显。打造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稳定、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共享互补的财经商贸专业群,加大现有专业改造力度,群内深度融合并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

3.“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更加鲜明。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各专业特色更为鲜明的“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

4.“三教改革”成效更突出。依托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全面推动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国家规划教材编写和模块化信息化教法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教师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大提升,和国际交流取得重大突破,各专业软硬件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5.产教融合更加深入,取得实效。产业学院引领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加大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班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合作模式推进力度。

6.技术技能服务与培训能力更强。通过参与企业各类技术咨询服务,提升教师技术服务和研发能力,提升学院的社会培训与服务功能,育训结合特色逐步形成。

7.学院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系统规划学院实训、教学与办公场地,配合专业发展规划,增加场地和硬软件等办学基本条件,文化先行,校企分层共建专业群通用和各专业特色实训室,统筹使用,提高现有实训室利用率,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

1.主要任务

1)党建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品牌党支部建设行动,建设政治建设强、问题导向精、党建质量好、推动事业发展本领高的“四维”品牌党支部。

2)育人质量提升计划:以“三进一融”为重点,实施“三全育人”学院建设行动,建设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五育”品牌。

2.主要举措

1)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加强党总支、党支部基础建设,开展建党100周年主题实践活动;(时间:2021年,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各支部书记)

2)党支部品牌建设。分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就智慧党建、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主题,开展项目式探索,争取形成典型工作法,入选省直机关工委典型案例。按照2021年开始实施,2022年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形成典型经验的实施步骤进行。(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各支部书记)

3)“三进一融”育人质量提升。探索学院层面“三进一融”工作落实机制,形成有效的工作路径,综合发挥思想导师、职业导师、素质导师在学生育人工作中的作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各支部书记)

4)学风建设。建设“学在经管”学风建设品牌。从制度、载体、活动、典型引领等方面,结合经管专业、学生特点,建设优良学风学院。(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学院领导班子)

5)文化育人。建设“书香经管”品牌。继续在活动内容、载体、路径、效果等方面发力,形成有效文化育人建设工作体系。(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

6)组织育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工会、团总支、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团结、凝聚、服务作用,建设职工之家、学生之家。(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分工会主席、团总支书记)

7)资助育人。完善资助工作前、中、后育人功能,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育人;发挥“贫困生服务队”在传递关爱、回报他人中的作用,扎实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打造“温暖经管”。(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学管办主任)

(二)专业建设

1.主要任务

1)优化专业规模和生源类型。稳定学院招生总体规模,优化群内专业结构,根据各专业不同特点调整普通高考、技能高考生源类型比重,加大各专业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更加重视和强化“专升本”工作质量,做好大数据与会计申办职业本科专业前期准备工作,优化和提高学院办学层次。

2)加大专业群融合创新力度。依据“职业岗位构建论”,兼顾考虑“核心专业支撑论”内涵要义,进一步明晰“基础相通、技术相近、岗位相似、资源共享、创新协同”的组群逻辑,按“一体两翼”共融共享协同发展思路加强各专业间的分层融合,一体即财经商贸专业群大融合,两翼即“财会金融”和“电商营销”深度融合。

2.主要举措

1)依据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本专业群的人才需求,结合招生和就业数据反馈,考虑学院现有师资队伍配置,学院“十四五”期间总体在校生规模拟保持在2200-2400人左右,每年招生人生控制在750-800左右。学院现有在校生专业为大数据与会计、财富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5个,2022年起服从学校专业调整整体安排,暂停跨境电商专业招生。(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各专业负责人)

2)根据不同生源类型学生培养数据反馈,学院先后停止招收3+2五年一贯制生源类型,在国家强化职教高考政策背景下,加大技能高考生源类型招生规模。(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

3)适应全民学历提升大环境需求,将对各专业学生专升本的科学引导和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提到更重要的位置。(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

4)从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实践、师资引进与提升、课程建设和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加快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努力达到职业本科办学水平。(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专业负责人)

5)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职业变革,按专业集群发展思路加大专业改造力度,提高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的适应性,比如,会计专业加大智能化信息化和管理能力核心技能培养,同时加大其行政文员、营销等拓展能力培养。投资专业加大互联网金融和财富规划管理能力培养。增设跨境电商方向,与电子商务专业共同完成内贸外贸人才培养,加大学生运营能力培养而不是在客服等岗位能力做低水平投入。市场营销专业加强传统营销向新媒体营销和电商营销的转型融合。(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

6)借助学院电商专业教师技术力量,优化学院网站建设,做好主页和栏目设计,在网络平台上加大各专业的宣传力度,展示专业建设成果与亮点,助力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提高专业影响力。(时间:2021年,责任人:院长、党总支书记、各专业负责人)

(三)人才培养

1.主要任务

优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根据生源类型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提高专业群课程体系适应性,优化素养与技能并重的第一、二课堂融通课程,强化新技术引领下的证、赛融通课程,加大优质课程资源和新形态高质量教材建设,加大适应“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的教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主要举措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财经商贸专业群结合学校育人特色,实施“一个中心、两轮驱动、三大任务、四项引领”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 “一个中心”,依托学校“三进一融”品牌育人项目,始终坚持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中心工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两轮驱动”,院校和企业作为职业人才培养双主体,以成立产业学院、订单班、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与创新教师团队等为抓手,驱动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大任务”,根据新商科人才需求,兼顾综合人文素养养成、职业知识技能提升和学历提升等可持续发展需求。“四项引领”,竞技文化驱动岗、课、赛、证相互融通,岗位需求、专业标准、证书标准、比赛规程引领课程设置,合作企业全程助力。(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

2)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上层互选的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底层共享是指通过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群平台课的统一开设,夯实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通识文化素养和财经商贸岗位群基础职业能力中层分立是指通过分专业方向开设的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深度培养细分岗位的职业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上层互选是指通过设置校级公选课、专升本课程和学院内不同专业方向互选模块化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迁移能力和升学需求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

3)优化课程融通设计。坚持素养与技能并重,优化第一、二课堂课程以用课证、课赛融通课程设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研数据显示,职场对于商科类人才综合素养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依托各专业社团、学团组织,精心设计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来弥补第一课堂知识能力培养有余而素养提升较难的不足,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表达与沟通、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责任与竞争意识等综合素养的养成。强化新技术引领下的1+X证书、技能大赛融通课程,同时在课程设置加大初级会计师和电子商务师考核要求。(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

4)加大优质课程资源和新形态高质量教材建设。全面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提高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率,优化在线教学资源质量,加大课程试题库、案例库建设力度,从校本教材入手,探索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型数字化教材开发,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成果基础上,优化教材资源,积极申报“十四五”规划教材,以教材建设推动教法改革。(时间:“十四五”期间,负责人:副院长、各专业与课程负责人)

5)加大适应“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的教法改革。全面践行课程思政育人要求,重点加大《经济学基础》、《企业管理》和《财务会计基础》等受众面较广的专业群平台课的课程思政案例建设。大力开展“师生有互动、课内课外互补、线上线下同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上线公共平台对外开放,积极申报更高级别在线开放课程评选。积极探索“一课双师”、“工学交替”、“模块化”等教学模式,在师资安排和教学时间安排上为校企一课双师等模块化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全面推广线上考试方式,实践课加大过程管理和劳动教育、案例教育和情感态度考核。(时间:“十四五”期间,负责人:副院长、各专业与课程负责人)

6)加大双创教育工作力度。挖掘新商科优势,依托学校双创基地现有资源,通过开设《电商直播》、《新媒体营销》等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院创新师资团队,同时培育师生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创新力。高度重视指导学生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类比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时间:“十四五”期间,负责人:教学副院长、各专业与赛项负责人)

(四)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

1.主要任务

深化产教融合,开展以产业学院建设为重点的校企合作,吸引地区和行业内优质企业参与,以“双元八共”为主导,发挥校企双元主体育人优势。面向“一带一路”需求,开发电子商务类专业国际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

2.主要举措

1)以产业学院的建设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目标,继续探索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吸引地区和行业内优质企业参与,实现共建专业(群)、共设方案、共建课程、共定标准、共享师资、共建基地、共融文化、共设比赛,推动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同育人的机制。根据经管学院的专业特点,每个专业优选2-3家具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区域优势的企业,以专业群为依托,建设适合经管学院专业发展要求和企业需求的特色产业学院。

“十四五”期间每年校企协议签订数量至少5家,并以此为导向在校企开发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共同制定实训和技能标准、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校企合作。

加强企业合作关系,力争“十四五”期间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合作企业接受毕业生就业人数等指标稳步提升。(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分管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2)制定和完善现代学徒制和订单班的运行机制,实现现代学徒制和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双导师教学模式。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发实训课程与教材。强化现代学徒制和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环节,尝试探索把部分课程逐步放到企业岗位现场实施,统筹规划校企分段培养过程,共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分管副院长,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3)鼓励各专业参加行业协会和职业教育联盟,以校企共同发展的利益为纽带,促进校企双赢。“十四五”期间,力争所有的专业至少参加一个行业协会或职教联盟,提升专业在行业或地区的影响力。(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4)继续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扩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建设兼具生产、教学、创新创业功能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突出强化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内涵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新增签约校外实习基地5个,校外实习基地的总数量达到40家,新建1-2家生产性实训基地。统筹专业优势和校内实践资源,利用校企合作企业的优质资源,实现新商科专业群资源共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5)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与企业实践基地。采取“学院+企业”模式,以经济管理学院和深度合作企业为基地主体,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与实践基地。在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学院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分工协作,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制定培训计划,完成教师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培训目标。(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6)“十四五”期间,逐步完善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双向流动机制,完善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考评机制。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咨询、技术开发等社会服务。加强推进与1+x证书评价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1+X证书的社会培训与考试服务,积极对接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人员终身学习。

聘请企业名师进课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与制定,与企业共办校内技能比赛,每学年邀请校外专家进校园讲座。(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7)在外事处的统筹安排下,做好经济管理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各项工作。制定完善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中英文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分管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1.主要任务

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湖北省“职业教育赋能提质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指引,加快经济管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引导教学改革研究方向,助力学校双高建设。对接地方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各项技术、咨询服务活动,为中小微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搭建教师科研服务平台,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研究成果的固化。以“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为依托,服务企业和社区,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学院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2.主要举措

1)引导教师以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专业建设,科研教学相互促进。帮助和鼓励教师申报校级和省级教学改革课题,在以教学、教师和教材等“三教”改革方面从事创新研究。鼓励教师通过专业实践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十四五”期间,力争有1项省级教学改革类课题立项,确保学院每年都有1-2个校级教学改革课题立项,每年至少有1项厅级教学改革课题立项,每年公开发表教学改革类论文不少于10篇。(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2)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十四五”期间,企业横向到账经费每年不低于30万元(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3)加快教师科研队伍的建设,成立老中青加企业导师为主体科研创新团队,以老带新,结对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鼓励跨专业组建科研团队,促进专业优势与企业优势的结合。(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4)以电子商务师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为依托,对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开展电子商务师中级和高级培训和认定工作,同时完善认定工作相关的课程培训资源和试题库资源。(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5)以专业为依托,积极开展包括公益性培训在内的各类培训活动,社会培训人次和到账经费逐年稳步增加。(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

(六)师资队伍建设

1.主要任务

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升学院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为基础,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依托,以高层次专业群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通过“老带新”、参加各类培训、下企业顶岗实践、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和在职攻读学位等多种渠道,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逐步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推动“三项改革”,加强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创新发展活力。

  1. 主要举措

    1)持续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继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弘扬正面典型、负面清单审查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等评工作机制坚持警钟长鸣,提高教师群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自觉意识和课程思政能力。(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全体教师)

    2)加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学院“十四五”规划为指导,以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以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动力,明细任务清单,按各专业与教师不同特点认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生比赛等各项任务,以团队带项目,以项目促管理,注重过程与效果反馈。(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团队与项目负责人)

    3)重视高层次人才建设。通过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为申办职教本科创造条件,引领专业群和各专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工作机制培育专业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学院领导、各专业负责人)

    4)多渠道提高教师“双师双能”素质。通过专业群平台课集体备课和教材编写,实现群内师资流动共享,加强融合交流。重视以项目驱动的教师团队建设,引导教师在不同领域各取所长,各尽所能。通过业务培训、顶岗实践、学历提升、职业考证、教研教改、课证融通、以赛促教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提升教师“双师双能”素质和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各专业负责人、相关教师)

    5)建立稳定高质的兼职教师队伍。扩充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产业工程师、一课双师等工作机制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共同体,为技能名师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创造场地、设施条件。(“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学院领导、各专业负责人)

    (七)招生与就业

    1.主要任务

    根据专业群发展和服务地区经济的要求,优化专业设置,使各专业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状态。优化师生比结构,学院整体招生规模稳定在750-800人左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毕业生就业新方向和新要求。扩大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毕业生每年就业率不低于学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2.主要举措

    1)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院资源状况,做好每年的招生计划,使每年各专业的生源类型和生源质量保持在健康状态。利用多渠道、多形式进行专业招生宣传保证招生计划的实施。(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分管副院长,教研室主任,辅导员)

    2)做好经济管理学院每年的就业统筹安排工作,落实责任主体,调动全员参与意识,从学院领导到专业教研室主任,从辅导员到专业指导老师,都要成为毕业生的职业导师。(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分管副院长,教研室主任,辅导员)

    3)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分类管理工作,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加大宣传国家对毕业生的各项政策,通过自主创业、入伍、专升本、西部计划等多途径促进就业。做好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工作,实施动态“点对点”的分类就业指导,力争该类学生就业率达到100%。继续加大就业基地建设,积极联系地区和行业优质企业,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力争每年增加学生就业基地5家,行业与地区标志企业的就业率不低于10%。(时间:“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分管副院长,教研室主任,辅导员)

    (八)基本条件建设

    1.主要任务

    在学院现有办学条件基础上,根据“十四五”规划发展部署,校企共同做好实训室建设系统规划,分类分区做好顶层设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按照轻重缓急不同新增专业教学急需的教学软硬件设备。提高现有软硬件及平台利用率,做好各类场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2.主要举措

    1)基于专业群合理进行功能划分,系统设计,逐步实现:对接产业与职业升级要求,根据学校实训场地总体部署,按专业群共享实训室、分方向特色实训室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室三种不同功能进行实训室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

    2)积极争取学校对专业群急需的教学软硬件投入:新技术发展迅猛,新专业目录出台后,急缺管理会计、财务共享、财务机器人、大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直播电商等新技术类课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不利于新形势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引起学校高度重视,对照国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加大投入,确保学院专业群能顺利进行改造升级和课证、课赛融通教学。(“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

    3)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基于学院专业特点,批量前往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难度较大,“十四五”期间,拟通过“引进来”方式,校企共建双创电商直播实战中心、大数据与会计代理服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新媒体运营、农村电商运营、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等生产性实训模块,为师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助力。(“十四五”期间,责任人:院长、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

    4)加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提高利用率:加强特色实训室和校企共建实训文化建设,健全实训室内部管理制度,在满足日常实践教学前提下,为备赛考证和招聘宣讲等工作提供便利。同时承接更多的社会培训和服务项目,发挥高校实训室的社会效益。(“十四五”期间,责任人:各专业负责人、实训室管理人员)

 

五、关键指标与年度任务分解

序号

关键指标

年度任务分解

2021

2022

2023

2024年

2025年

1

建与思政工作

1.党支部品牌建设

设计

实施

总结

形成品牌

进一步实施

2.思想政治工作典型案例

设计

实施

总结

形成品牌

进一步实施

3.“三个经管”(平安、温暖、书香)建设

设计

实施

总结

形成实效

进一步实施

2

专业建设

1.高水平专业群

组建财经商专业群

建设财经商专业群

持续建设财经商专业群

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积极申报大数据与会计本科层次专业

积极建设大数据与会计本科层次专业

持续建设大数据与会计本科层次专业

大力推进大数据与会计本科层次专业

3

人才培养

1.专业教学资源库

加大会计校级专业资源库应用

优化会计校级专业资源库建设

积极申报电商营销校级资源库建设

持续应用、优化现有专业资源库

专业教学资源库

2.1+X试点证书(个)

4

5

5

5

5

3.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

1

1

1

1

4.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1

1

1

1

1

5.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1

1

1

1

1

6.校企双元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0

1

1

0

1

7.教学能力比赛

1

1

1

1

1

8.国家级以上竞赛获奖

1

0

1

0

1

9.国家学分银行试点

按学校要求开展国家学分银行试点工作

4

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

1.产业学院

选定企业

制度建设

成立理事会

开展活动

2.新增校企合作协议(个)

5

5

5

5

5

3.新增实训基地(个)

5

5

5

5

5

4.新增双师基地(个)

0

0

0

1

0

5.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比例)

15%

16%

17%

18%

20%

6.校企合作课程(门)

3

3

3

3

3

7.校企合作教材(本)

3

3

3

3

3

8.校企共订专业标准(个)

5

4

4

4

4

9.校企共订课程标准(个)

3

3

3

3

3

10.校企共订实训标准(个)

3

3

3

3

3

11.参加职教集团、协会(个)

4

4

4

4

4

12.教师下企业锻炼(比例)

不低于30%

不低于30%

不低于30%

不低于30%

不低于30%

13.企业专家讲座(人次)

2次

2次

2次

2次

2次

14.合作企业接受毕业生实习人数占比

15%

16%

17%

18%

20%

15.合作企业接受毕业生就业人数占比

6%

7%

8%

9%

10%

5

科研与社会服务

1.高水平论文(篇)

2

2

2

2

2

2.厅级以上课题(项)

1

1

1

2

2

3.校级课题(项)

2

2

2

3

3

4.公益性培训(人次)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5.授权专利(项)

2

2

2

3

3

6.横向到账(万元)

30

30

30

30

30

6

师资队伍建设

1.高层次人才

1

1

0

0

0

2.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比例

20%

20%

20%

20%

20%

3.团队建设

校级创新团队立项建设

持续建强校级创新团队建设

4.双师比

82%

83%

84%

85%

85%

7

基本条件建设

1.累计校内实训室面积

1100

1200

1200

1300

1300

2.累计实训室间数

8

9

9

10

10

3.累计设备台套数

480

540

540

600

600

4.设施设备完好率

90%

90%

90%

90%

90%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建思政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加强规划领导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成立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做到决策部署以规划为依据,工作目标以规划为指南,考核工作以规划实施效果为主要标准,同时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研究,把握发展方向、趋势,并根据形势变化和学院发展需要,对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加强宣传,使规划执行过程成为凝聚人心、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过程,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加强责任落实,建立实施规划的各层级责任机制

将规划任务逐年逐级进行分解,并贯彻落实到各负责人,明确责任目标、责任人,实行项目管理。根据规划拟定具体工作清单及完成时间,形成较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组织规划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并将评估结果列入相关专业教研室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责任考核机制,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争取经费资源支持,提供财力物力保障

按照学校“十四五”规划整体部署,通过积极申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等专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规划建设资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开放、竞争、择优的资源配置体系,坚持以规划目标和绩效考核为导向,统筹学校下拨的部门预算和各类专项经费,突出建设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财力物力保障。